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1新媒體

2010-01-07 21:01:55

《阿凡達》凸顯了中國電影「價值觀短板」


任何看過《阿凡達》的人都不會相信美國全球領導者的地位真的被經濟危機擊倒,他仍然是這個星球最偉大的國家。只有這個國家能夠在1977年製作出神話一般的《星球大戰》;也只有這個國家,再次向世界呈現一部里程碑式的《阿凡達》卡梅隆以一場3D技術革命開啟了人類電影的嶄新時代。

這部1月4日才延遲登陸中國的影片,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追求商業價值的好萊塢式娛樂,更是一種人類最原始的信仰,那就是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卡梅隆坦言,這一部電影實現了他男孩時候的夢想,他為之籌備了14年才創造出一個具有真實感的夢幻世界,並以動人的故事共同構成了它的藝術煽動性。《阿凡達》不只是卡梅隆式的商業奇蹟,也創造了電影藝術與電影工業的歷史。

我們先不去探討3D技術、環保主義、種種炫目的細節以及卡梅隆「反資本主義」這種宏大的主題。顯然,在中國影迷「驚魂未定」 的走出影院之後,都有一種淡淡的失落,甚至是憤怒,那就是中國電影與之相比,不僅技術落後太多,而且內容上的蒼白更被襯托的「不足為道」。當快速增長的 GDP和外匯儲備製造出「中國崛起」這一全球時髦主題時,看完《阿凡達》才會突然夢醒,我們還差得太遠。

卡梅隆不是外星人,《阿凡達》也非天外來客賜予的禮物,而是傳統美國精神的產物。這種精神包含著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鼓勵人們勇敢的冒險和探索;這種精神用以捍衛自由與權利,宣揚有關愛的普世價值。與之相比,中國電影人根本沒有勇氣與能力面對一個需要想像力的世界,時至今日甚至沒有科幻這一電影類型。中國電影子乎都扎堆於古代題材並依賴巫術化的功夫。美國人喜歡幻想未來世界,而中國人只能向古代穿越來尋求各種陰謀、血腥的刺激,並不懈的表達一種陰暗的價值觀。

這絕非是一種能力的區別,而是文化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瀰漫著保守氣質並奉行威權主義,遏制那些基於個性的探索與創造,從而導致民族精神集體性的保守與封閉。進入現代開放社會後所要求的科學與民主素質,中國仍然在努力的學習,但是轉型造成的價值觀混亂妨礙了人們的進步。我們的教育制度與社會價值取向,將教學等同升學,育人成為一種工業,製造人這種商品並向社會賣出出更好的價格。

應該擔負起重建精神家園的中國文化藝術,在人性與制度束縛的同時,又被商業衝擊成如廉價商品。作為年復一年的文藝大餐,《春晚》幾十年不變的上演以插渾打科為能事的小品、缺乏生命韻律的舞蹈以及因賦予教化意義而喪失美感的歌曲。儘管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去年超過50億元,但這只是依靠虛報票房與影評槍手的吹捧製造出的虛假繁榮,與資產泡沫一樣不真實。

通過限制電影進口的數量,中國努力保護和發展國產電影。在過去的10年,保護的結果是中國電影人的集體墮落。國產電影學會了技術上的雜耍,熟練了營銷上的炒作,但就是沒有用真心去製作一部尊重觀眾的電影。電影界充滿急功近利的商業投機,為了保證回收成本,中國電影越來越嚴重依靠偶像明星的人氣而不是電影本身,甚至發展到大小角色一概用一線明星的地步;而另一種趨勢更令人失望,缺乏創造力的電影人以服務大眾為藉口,迎合和利用草根文化,通過解構優秀大片或利用網路段子和語言來製造低級別的笑料。

卡梅隆用了14年的時間籌拍《阿凡達》,同樣被譽為大師的張藝謀,匆匆草制了一部《三槍》獻給他的影迷。這部將觀眾視為弱智的電影不過是利用各種人氣明星以趙本山式的幽默來獲取票房,當張藝謀等藝術菁英醉心於票房的時候,電影院內卻是越來越多的罵聲。2009年的賀歲國產電影集體淪落讓影迷對國產片已經沒有期望,因為進入大片時代之後的中國電影,除了呈現三流特效,甚至都不曾順利的講好一個故事,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事實。

一個國家真正的崛起,是靠非凡的科技創新和驚人的文化創造力。我們不能否認,美國在科技與文化領域仍然具有不可超越的地位。中國的崛起不是因美國腳步的停止或倒退,而是要努力的前進。這種進步不是用漂亮的樓房、機場和道路來展示,而是人得解放;只有人的解放,才會有創造;只有人的自由,才會有理想。

在這個寒冷的一月,只有一部名為《孔子》的國產與《阿凡達》這隻猛獸同台競技。這是一個神來的隱喻,當美國為人類創造出一個未來世界時,中國只有兩千多年前的至聖先師迎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無能,還是我們依然徘徊在現代文明的門外不願跨進?我們的精神不能離這個世界太遠。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原文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1-7/160939.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