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星运里的错/命运的错/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港)

7.7 / 401,386人    126分鐘 | 133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喬許布恩
編劇: 史考特諾伊史達特 麥克H.韋伯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安塞爾埃爾葛特 納特沃爾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4-09-18 03:12:48

痛苦要求被感受到


我討厭情感專欄作家,他們痴迷於給讀者解決疑難雜症,彷彿能感知到世間所有痛苦。到最後,他們不得不藉助想像,編一些高難問題來自問自答。

當然,感情的困惑,人人都有。可是,一個人的痛苦,其他人可以移位思考,卻無法代為承受。

也有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很多問題的產生,其實不過是希望痛苦能被感受到,提問者想要的,根本不是阿貓還是阿狗來解答。包括一些影視作品所表達的,時下從國外接力到國內的冰桶挑戰,它們的出發點一樣,痛苦要求被感受到,哪怕它們是一種奢望的表現。

《星運裡的錯》,老掉牙的絕症題材。說它老掉牙,因為觀眾都知道,不是A死就是B亡,大限擺在那。但,這部電影不只有插曲個不停的小清新,我以為它會放一堆梁靜茹《會呼吸的痛》之類的歌;它也不完全依靠演員外形所取勝,譬如加斯·范·桑特拍攝同類題材《悸動的心》,總之,還是拍出了一些新意,秒殺韓國白血病影視劇。

影片塑造了兩個不太一樣的主人公,他們沒有把痛苦絕望或堅強奮發寫在臉上,不走極端,也不灌心靈雞湯。去掉那個氧氣瓶,去掉那段機械腿,他們根本就不像奄奄一息的癌症病人。身為非正常人,他們卻擁有著比正常人還強大的健全人格,知道關懷朋友,善待身邊人。把他們中的一個敲碎,把這段感情砸碎,那麼,這就是一個高明的悲劇。

作為小清新風格的片子,《星運裡的錯》調子明亮鮮艷,台詞通透。比如那個雙目失明的朋友,他和女朋友說了數以萬次的「永遠」,一轉眼,承諾就踩成了滿地碎片。多數人在許下承諾時,並不知道承諾意味著什麼。片中配角人物也鮮有悲慼戚的,不說雙方家長的通情達理。就說《無比美妙的痛苦》的作者,他先是充當了女主角的精神寄託,緊接著變成了面目可憎的混帳人物,也是一處妙筆。

經過海量影視劇的洗禮,許多觀眾變得討厭俗套,因為俗套意味著不新鮮,陳腔濫調。可事實上,俗套不可怕,俗套最有效。「孩子,你可以選擇放手」,這是我們熟悉的煽情方式,效果也很奏效,真實但略顯俗套。

《星運裡的錯》做的最好地方就是它會讓你暫時忘記這是一部絕症題材,開導失戀朋友、坐飛機去旅行,細節真實有趣,沒有抽離於現實,更不會讓觀眾也置身於壓抑的ICU。別的先不說,能在跨國旅行發現彼此依然搭調投緣的情侶,他們不能在一起,簡直沒有天理。與此同時,影片也跟觀眾開了個小玩笑。所有人都注意到,女主人公突然病發,又達成了願望,好像做好了一切赴死準備。豈不料,劇情突然急轉直下,俗套以另外一種面目出現了,但觀眾早已原諒這一切。

死亡並不是終結,這是《星運裡的錯》要說的。無論誰先走,主人公都相信,彼此出現在對方的生命里是有意義的。不是說,戀人走了,餘者就失去了愛人的資格。同樣的,女兒走了,母親就失去了作為母親的意義。影片極力想要打破這些陳舊觀點,提倡一種坦然、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死亡得讓生者更好的前行,每個人存在於世上都是有意義的。

在很多電影裡,絕症的出現和意義,那也不過是為了強化愛情消逝的痛苦。《星運裡的錯》很好地平衡了二者的關係。因為愛情的出現,他們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因為生命的終結,他們的愛情更加無法被遺忘。

作為一部面向年輕族群的電影,《星運裡的錯》有許多小花招,比如先前有朋友熱議過,如何在電影裡表現發手機簡訊。因為手機不僅是虛擬的社交網路,同時還侵入到現實生活中,它跟電腦一樣(片中出現了眾多的看片鏡頭),在年輕人的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高的時間比重。影片就用了有趣的字體形式,還能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像阿姆斯特丹的突然成行),這些文字內容不僅減少了冗餘的鏡頭,也令演員的表演更加完整。【中國新聞週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