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inko

2016-10-30 17:34:28

築地奇蹟或者築地遊樂園的意思吧。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去築地也就兩次,第一次是一個人第二次是兩個。都是去吃午飯,都沒趕著早。自己一個人去的時候,煞有介事的背著新買的小相機,得瑟的穿行在外圍市場和裡面的停車區域裡。瞄著那些發黃的髒兮兮的店頭,潮濕的一股魚味兒的地面一陣亂閃,便覺得看到人情和真正的生活,心滿意足的走了。
  在紀錄片放出航拍的築底市場(根據維基,指地方的叫つきじいちば,指市場這個抽象的交易場所的叫つきじしじょう。不過反正寫成漢字也沒有什麼區別)之前,我這個路痴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個九十度的扇形。三條呈曲線的商店街,把中心的拍賣場和停車坪圍成一個半島。看上去有點像AMETALK的LOGO。這個形狀是順著當時的鐵路的。只是後來物流的方式徹底改變,鐵路站也拆了,只留下這一條弧形的物流線。人在商店街裡的時候看見的是破舊的拱頂,裸露的藍色鐵皮和交錯的混凝土。如果這些人這些魚啪的一下都沒了,想想也是一個相當酷的現代主義的建築物呢。
  築地市場裡活躍著的主要有五種人——卸商,中卸商,中卸商的買主(廚師,學校給食負責人),開飲食店的生意人,遊客。卸商從漁人手上買到大量海產送來築地;中卸商從卸商手上買來自己看中的海產擺在自己在築地市場的店裡賣給要把它們做成我們口中的食物的人。簡單粗暴的說,中卸商就像買辦。不過是「好」的買辦。至少片子是這麼告訴我們的。每條魚有自己的性格,個大個小,油多油少之類。每個廚子也有自己的偏好。給每條魚找到最適合它的廚子,「因材施教」,就是中卸的使命。為了因材施教,除了要了解魚,也要了解人。這裡,一般意義上的「價值」的意義要大幅的減小。這條魚,大部份人覺得不好,不會為它出高價,但是大廚A就喜歡這樣的,貴點肯定也買,大廚A做的菜,再貴也有人吃,這麼一條本來不值錢的魚達到了它魚生最高的價值。如此,中卸商和買主的關係不得不是長期的磨合和信賴的產物。
  我一直覺得,買賣雙方直接連接,既是時代的趨勢,又是讓買賣雙方都獲得最大利益的方式。但是現在的日本各行各業里「中卸」這樣的人還是不少。對於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佬來說他們是太棘手了。要懂他們的規則,要得到他們的認同或許要花上一輩子(或許都不夠)。這樣的中間環節是怎麼產生的又有什麼必要?或許也是因為深受其苦菜看不明白。要說「中卸」並不是日本獨特的職業。就我老家走十分鐘那個菜場裡的小販,說白了不也是中卸?我家買菜,也總是買菜場門口嗓門兒特大那大叔家的。大叔看大白菜,不也是一看一個準?只是日本人,認認真真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中/卸。我自己規定我自己。我就是幹這一行的,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這一行幹好,干到極致。而這極致又是沒有窮盡的。就像小數點後面的位數永遠可以繼續寫下去一樣。我就愛幹這,好玩兒。——呀,這就是日本的「職人」氣兒。中卸這職業不特別,從中卸產生的那極其封閉而穩定的人際關係也不特別,特別的是人那股勁兒。你外國人進不去,他本地人進去一樣不容易。不是這事本身辦不成,是你不夠拼呢。嗯,這也很日本呀。而卸商,大廚們也一樣。做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信賴別人也做好自己的工作,環環相扣這麼多人認認真真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想起來在林老師的初耳學裡看到一段。「井底之蛙」這成語從中國傳到日本之後,被畫蛇添足的加了一句「井底之蛙,可知其天之深(或作藍)」。看得時候嘲諷全開,其實想想也是職人氣質之體現。
  TSUKIJI WONDERLAND是個日式的造語。應該是想說WONDER,奇蹟吧。八十多年三代人,同一個地點,一樣的工作。
  電影散場,自然而然的拐到三條口子上吃迴轉壽司(窮啊)。當季的秋刀魚肥美異常。赤蝦清甜Q彈。一直不愛吃金槍魚,可想著人家可是築地之王,鼓著勇氣點了一盤最貴的,又似乎真的吃出了金槍魚別樣的風味。以性格冷漠著稱的我,腦中浮現著盤子裡的壽司從在大海里游泳到被切片裡經過了多少雙手的小劇場,竟覺得更好吃了。伸手去拿鱈魚白子的時候,坐在我右手邊在電影院裡也打過照面的大爺摸摸嘴,站起來去結帳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