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Munich      評論 (167)
真實的歷史,或許很難看到

qiannianyitan 評論於 2006-12-13 06:28:55

    很多時候,我們所知道的事實,或許都是片面的。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在看完二小時四十分的《慕尼黑慘案》....

5人有用

Humanity, duty, rights to live and more

ezfinance 評論於 2006-03-04 09:32:26

Did not know this movie is about the Jews and Arabs and did not know it is about what happened in 72....

4人有用

莫名其妙

fig 評論於 2006-02-08 17:16:00

根據事實改編的意思是不能偏離公眾所了解的事實太遠細節、人物心理儘可天馬行空,但結果你得大致靠譜「電影描寫以色列報復小組鎖定十一名直接主使和參與屠殺事件的巴萊斯坦恐怖份子,陸續剷除了九個。事實上,以色列....

4人有用

在復仇之上,在間諜之外

身是客 評論於 2006-05-08 00:41:58

看完,檢討看不懂原因如下:1. 沒交待清楚遭刺殺對象的身份,在幕尼黑慘案中擔任什麼角色;2. 同樣,被暗算的男主角的同事,又是誰刺殺他們呀?3. 刺殺對象的資料來源,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談話獲得。人物又多....

4人有用

轉幾個精彩的影評貼,再對影評加一些自己的觀點

雙手抱肩 評論於 2006-10-14 16:49:13

轉評1:搖擺不定的《慕尼黑》 火雀(深圳) 發表於:2006-6-10 23:36:39  史蒂文·史匹柏在這部電影裡想說明一個什麼問題?或者說他想借這個以『慕尼黑慘案』這一事件的....

4人有用

失望的

daviidong 評論於 2006-04-07 07:00:45

衝著斯皮爾博各的電影而去看的。感覺很失望,根本看不下第二遍,先不說翻譯的問題。整個故事所描述的故事也很平淡,導演幾乎沒有對其進行深刻挖掘。有人說這是部商業影片。的確,因此,這樣的電影,就不可能有太大的....

3人有用

奧斯卡的疑問——斷臂山還是慕尼黑

pansin 評論於 2006-02-12 22:31:09

李安的《斷臂山》本屆奧斯卡呼聲最高,要說從情感上來說,李安作為華人拍出的《臥虎藏龍》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我以為並不是溢美之詞。把中國古典文化中的那種武俠表現得淋漓盡致。了不起的是它同樣能把美國....

3人有用

《慕尼黑》

柴林 評論於 2006-05-31 00:47:42

史匹柏從不會讓你失望,《星球大戰》他把災難講的入木三分,而《慕尼黑》無疑又是一部有板有眼的佳作。戰爭,歷史,人性,情感,這幾個元素像是在他掌中的玻璃球,他已通通玩轉。怎麼樣才算一部好電影?也許我們再看....

3人有用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

JOKER.D 評論於 2008-01-11 10:44:50

要把腦袋裡的感覺變成文字塗到冷冰冰的電腦屏上,是件不容易而殘忍的事情;導演把自己的憤怒宣洩成一個個鏡頭,其中不知折了多少心血,這樣想想,我就是史匹柏,這文章就是慕尼黑。1972年以色列運動健將的身上的....

2人有用

淺談而已

第七歌 評論於 2006-03-07 20:43:25

首先,我承認自己一直以來都站在同情以色列的立場,現在也是。巴以問題的敏感性勿庸置疑,斯導敢於在他的新片裡涉及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發生的慘案以及以色列隨後作出的「嚴厲」報復措施,魄力確已遠勝於拍二戰題....

2人有用

民族主義的復興

黑色的眼睛 評論於 2006-03-28 08:10:54

如果站在旁觀者角度去看這個事件,你很可能把它歸咎於對西方政治的反抗,對恐怖主義的反思。穆斯林是一個很奇特而又存在的民族現象,它不但跨越了國界,並且在內部也衍生出不同的派別,這還不同於基督的兩教之分。現....

2人有用

《慕尼黑慘案》之二:在沒有公平的世界,生的惶恐和死的解脫

kavkalu 評論於 2006-02-22 09:57:40

題記:家園,對於一個有家的人而言並不代表什麼,然而,家園對於流離失所或者受著外族侵入的的族群而言就是一種近乎瘋狂的精神凝聚力。那麼,祖國到底是誰的祖國,人民為了誰而戰?!  &nb....

2人有用

為死去的阿拉伯人默哀

[已註銷] 評論於 2008-09-01 19:57:39

猶太人,人類社會的殘渣,毫無疑問,病毒,細菌,毫不為過;希特勒最大的善舉在於消滅了大量的猶太人;希特勒最大的敗筆也在於沒有將猶太人殺絕。Kill Them All.不要帶有任何同情心。他們不值得同情,....

2人有用

在人面對政治那一刻 是誰在撥動琴弦

VICTOR 評論於 2006-02-18 06:30:54

在DREAMWORKS出現在螢幕上那一刻,哀婉的女聲就已經想起,心也就隨著沉了下去,一如"辛德勒名單"開端的火光.斯皮而伯格到了.我對國際政治了解甚少,所以電影看起來有點費勁,不能確切弄清猶太人、以色....

2人有用

好片子,贊!

水水 評論於 2006-05-15 23:56:32

很高興看到老伯格寶刀不老~我以為這個比辛德勒名單還好看,可惜沒拿那麼多獎……每一個鏡頭都是精細的作品!那個巴勒斯坦青年斬釘截鐵的表現出對猶太人的仇恨,似乎世世代代也無法化解,猶太人也許什麼也不怕,但是....

1人有用

四不像

耳東 評論於 2016-10-24 11:54:34

1人有用 劇透

以血還血,血何時盡?!!

boks 評論於 2006-03-17 16:44:52

感覺暴力的實景化風格還是在陳述仇恨的無限循環,老斯有明顯的人性關懷片子陳述了一種以小見大的殘酷事實,對民族爭端沒有輕易給出想當然但多半理想化的解決方案以恐怖對待恐怖,難道是對布希政府的反恐策略也有所批....

1人有用

又臭又長的史詩

玉弓 評論於 2015-07-18 17:22:50

在新的電影風潮的推動下,史蒂芬史匹柏終於也露出了疲態,作品一水不如一水了。《世界大戰》拍得好像B級恐怖片,《慕尼黑》拍得好像B級槍戰片。雖然看起來像B級,電影長度卻往A級上靠,一弄就是兩個半小時。中間....

1人有用

Munich

hafe 評論於 2006-03-28 03:55:07

      看這部電影是衝著導演來的,雖然《世界大戰》帶給我的是失望,但對他的電影仍然抱有期待。      深有感觸的是那份恐懼,不是因為暴....

1人有用

《慕尼黑》政治暗喻

九段 評論於 2006-09-08 06:41:07

《慕尼黑》在小友花花的督促下,晚上終於把斯大導的「慕尼黑」看完了。花花接了影評的任務,想與我「碰撞」一下。其實,對電影我是完全的外行,一貫奉行娛樂至上的看片方式,什麼藝術電影、法國電影以及小資們喜歡的....

1人有用